当前位置:首页 > 词语查询 > 正文内容

又呈吴郎

admin3个月前 (01-10)词语查询74
又呈吴郎杜甫《又呈吴郎》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释】远客:指吴郎。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4分)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①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表面上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

2.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 E(C“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要插上篱笆。E“不乏幽默”理解有误)(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2.?同情弱小,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老人打枣,还特意写诗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善于劝说。(或“说话委婉含蓄”)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每点2分,意思相符即可)

[注]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革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征求:指征敛赋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作铺垫。

B.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2.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参考答案

1.C、D(C项,“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略
返回列表

上一篇:化腐朽为神奇

下一篇:饿殍

“又呈吴郎” 的相关文章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原文翻译赏析,《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

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炙手可热 zhì shǒu kě rè 近义词: 烜赫一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反义词: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用法: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处: 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例子: ~...

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的区别

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的区别

气宇轩昂,气宇轩昂 qì yǔ xuān áng 近义词: 精神抖擞、英姿焕发 反义词: 没精打采、垂头丧气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解释: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例子: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

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

祖咏《终南望余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注解】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1.这首诗是怎样扣住一个“望”字写景的?2. “林表明霁色”极为生动,试加以赏析。答案:1....

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意思_出处 :,巧言令色发音:qiǎo yán lìng sè 释义: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 :《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示例:近义词:花言巧语 甜言蜜语 反义词:推心置腹 开诚布公...

赤舌

赤舌

赤舌烧城,赤舌烧城 chì shé shāo chéng 近义词: 吃口烧城 反义词: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谗言危害很大 解释: 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出处: 汉·扬雄《太玄·干》:“赤舌烧城,吐水于瓶。” 例子: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