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词典在线查询 > 正文内容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dmin2个月前 (02-07)成语词典在线查询58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阅读答案及翻译,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复挺者 挺:直。 B.声非加疾也 疾:快,这里引申为“洪亮”。

C.而闻者彰 彰:清楚。 D.假舆马者 假:驾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取之于蓝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輮以为轮 斧斤以时入山林

C.而见者远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风雨兴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

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

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2)作者以“輮以为轮”为喻,用来论证什么观点?(3分)

参考答案:

5.D(假:借助,利用。)(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6.D(D项“焉”均为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于”是介词,“比”;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是介词,“按照”; C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略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一厢情愿

下一篇:一模一样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相关文章

混为一谈的读音是什么

混为一谈的读音是什么

混为一谈,混为一谈 hùn wéi yī tán 近义词: 相提并论、并为一谈、等量齐观 反义词: 不可同日而语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解释: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例子: 可见“言志”跟“缘情”到底两...

如释重负的意思

如释重负的意思

如释重负,如释重负 rú shì zhòng fù 近义词: 轻装上阵 反义词: 如牛负重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消除紧张的心情 解释: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出处: 《穀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例...

害

不以辞害志,不以辞害志发音 bù yǐ cí hài zhì 释义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示例 无 .....

情不自禁

情不自禁

情不自禁,情不自禁发音 qíng bù zì jìn 释义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出处 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示例 她又情不自禁地放声哭了。(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近义词 不由自主 身不由己 反义词 不露声色 无动于衷 .....

覆

折足覆餗,折足覆餗发音 zhé zú fù sù 释义 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出处 《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后汉书·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 示例 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

回纥

回纥

回纥的意思:,【词语】: 回纥 回的词语【拼音】: Huíhé【解释】: 我国古族名。原游牧于今鄂尔浑河流域。至七世纪初,始称回纥。唐天宝三年(744)建汗国于今鄂尔浑河流域,与唐保持友好和从属关系。贞元四年(788)改称回鹘(hú)。开成五年(840)汗国灭后,大部西迁今新疆地区,与附近各族长期相...